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禁忌之爱:生煎馒头一聊就炸

李斤欠斤欠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2022-01-08

字多不看视频版↓ 

本号视频内容散布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

同名 视频号 微博 B站 抖音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点击观看▼



在上海,生煎,是最著名点心……以及……最危险的食物。

作为一种混合了大量动植物脂肪和蛋白、并用碳水包裹的混合物,生煎的确不大符合当下的健康饮食标准。

热吃时候太烫,冷吃太腻,热量爆棚……不过,这些仅仅是物理上的攻击,是战术性的。

我们今天要讲的生煎的危险性,是文化层面的,大规模杀伤性的。

每一天,都有大量来上海旅游工作学习的朋友。对他们来说,上海是一座热情好客安全的城市……除非……他们非要跟上海人聊生煎。

当一个外地朋友开口和上海人聊生煎的那一瞬间,一种相当于1914年,斐迪南大公来到萨拉热窝的紧张氛围就诞生了。

处处是枪口,满地火药桶。

举个例子,有一个上海话的谐音哏,流传了很多年:

地铁安检员用沪语播报:“来来,双肩包过一过。”排队进站的上海阿姨一边嘟囔:“现在哪能噶严格?”一边放下咬了一口的生煎包,进了安检传送带。

上微博搜索“双肩包”和“生煎包”谐音的时候,你会发现,连著名北京人大张伟都知道这个。

第一,关于“双肩包”和“生煎包”的那个谐音哏,很多上海市民会本着正本清源的精神纠正你,“双肩包”和“生煎包”的上海话发音是有区别的……

的确,外地朋友真的很难get这两个词发音的微妙区别,但不妨碍部分上海市民捍卫本土语言纯洁性的决心和毅力。

第二,上海人从来不说生煎!包!在上海,一切包子形态的食物只有一个后缀名——馒头,肉馒头菜馒头小笼馒头……生煎馒头。

所以,当一个外地朋友问上海市民哪里的生煎包好吃的时候,本地原教旨主义市民会义正言辞地告诉你,上海没有生煎包,只有生煎馒头;

热心的上海市民则会跟你说,路上看见写着生煎包的店铺肯定不正宗,千万不要进去,都是骗外地人的。

OK,为了表示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尊重,相信你已经学会“生煎馒头”这个说法,以及闭口不谈“双肩包”。

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和上海市民聊著名的“小杨生煎”了。

但是,真正的上海市民,不会和你聊小杨生煎是好是坏。

因为,在很大一部分上海市民的心目中,小杨生煎属于不配聊的流派。那四个字出口的瞬间,就会失去精神沪籍。

好了,当生煎聊到这个份上的时候,不管上海市民说什么,外地朋友们,你们的选择最好是安静地走开,大胆地去享受小杨生煎就好了。

否则,你会发现,魔都的生煎江湖比中东局势还要复杂,阿富汗和索马里的派别战争都显得非常小儿科。

生煎锅子里蕴藏着最尖锐的上海市民内部矛盾,堪称舌尖上的冰与火之歌。

实际上,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放弃自我的打算。因为接下来,无论我们说什么,都会在评论和弹幕里被摩擦到体无完肤。

但,顶着“上海市民生活指南”这个ID,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据考证,上海生煎差不多有百年历史。这百年历史,发展出了一棵枝繁叶茂的生煎科技树。而这棵树上的每一个分叉点,都能引发上海市民内部的唇枪舌战。

生煎面皮有发面和半发面之分;

内馅分加不加肉皮冻,有人以汤汁多为美,有人钟情于干肉馅;

煎制的时候,要看生煎开口朝上还是朝下。你没有听错,开口方向也能让上海市民吵起来。据说当年的宽带山论坛上曾经有人为了开口上下之争押上浦东一套房。

以上工艺要点通过组合,总体上可以形成浑水和清水派。

清水派代表大壶春,采用全发面面皮,皮厚、无汤汁、生煎开口朝上,这一派基本都是正规军和高档饭店的标配。

浑水派代表舒蔡记,采用半发面面皮,皮薄、有汤汁、开口朝下煎制,基本都是市井小店派的操作。

总体说来,市井一些的浑水派,应该是更多上海人喜欢的那种生煎。

原因不复杂,以前的大壶春,属于高级货,难般吃吃。而市井派的才是小时候街头弄堂饮食店的味道。

在现实的上海生活中,这两派各有拥趸。

浑水派看不上清水派臃肿绵软的面皮,清水派看不上浑水派吃相难看的肉馅。这种口舌之争,争到最后,难免以发源地地域炮收尾。

照理说,这两派正统之争才是上海生煎江湖的重点矛盾,但你要是这么想,就太简单太幼稚了。

比如说,小杨生煎和舒蔡记,从成品上看,他们都是浑水派,但一个天天被人骂一个却能得到大多数上海市民的一致认可。

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了呢。

全网看一圈小杨生煎被骂的槽点,却会让人越看越疑惑。

小杨的主要槽点不少,有人嫌弃它个头太大,有人觉得它汤汁太多,也有人鄙夷它家面皮是毫无灵魂的死面,甚至连味道太鲜都是批评的论据。

这些槽点,实际上客观存在,但仔细一想,作为开遍全中国的连锁大品牌,小杨不把生煎这么改造一下,根本走不出当年的吴江路啊。"

上海市民对小杨生煎的复杂情感,甚至成了流量密码。

上海本土美食博主老波头说过一句话——“每次觉得微博没人气的时候,不一定要骂,提两句小杨生煎就可以了。”

令很多生煎原教旨主义上海市民最不能接受的还不是小杨的生煎,而是这种应该被开除生煎籍的东西,怎么还能开遍全中国,还在外地朋友心目中,把上海生煎给代表了。

岳飞的《满江红》大概能形容这部分上海市民心中的悲愤——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啊。

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上海市民向来以不惹事著称,街头连架都打不起来,但他们为什么在生煎这样小东西上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值?

答案也许只有八个字:爱之深切,痛之刻骨。

这个小小的生煎馒头,是写进普通上海人血液里的味道,是弄堂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comfort food,是每一家生煎店里老师傅一手一个捏出来的爱,这么深的爱,当然会匹配同样深的恨。

从这个角度看,小杨生煎被唾弃的真正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小杨生煎用现代连锁商业模式,冒犯了不少上海市民的精神家园。

哎,心累。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





···

脚本:陈不好玩/ 采访:李欣欣/

摄像:姚祖鸿/ 旁白:陈不好玩/

剪辑:姚祖鸿/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